生在亞洲,女孩兒最害怕的就是婚後有個惡婆婆。(惡婆婆,通常指的是對兒子老婆不好的女人)
從小看電視劇,都會有那種苦情媳婦被婆婆欺負的劇碼,本來都默默的想「好險只是電視劇」。但後來長大發現那些談話性節目也分享了很多恐怖婆婆的故事,婆媽日常聊天中當然也不缺這個主題。連自己的親戚,都有人是惡婆婆,昨天兒子剛辦完婚禮,今天凌晨就拿著掃把把剛過門的媳婦挖起來掃地;媳婦剛生完小孩,馬上過去抱孫子,叫媳婦打掃、煮飯做家務。於是,惡婆婆就變成小女孩心中的陰影。
本來以為,惡婆婆就是結婚後才可能會遇到的人。想不到,還沒結婚也遇到惡婆婆!我老母。
惡婆婆之所以會有「惡」這個字,通常是因為他們喜歡刻意的引起一些事端,並非因為出自於溝通不良。怎麼說呢?就從我的「惡婆婆」來舉例。
有一天我看影片在那哈哈大笑,突然感覺到一股低氣壓從旁邊出現,她說:「笑什麼笑!跟智障一樣!」
我說:「幹麻?不能開心唷?」
她說:「當然不可以!我不開心,你怎麼可以開心。」
當老母覺得東西很多不知道要放哪,她就會把東西丟到我房間。如果我抗議的話,她就會說:「憑什麼!憑什麼你一個人可以住那麼大的房間?」(我的房間大概是勉強可以擺 4.5張單人床的大小)
即便我已經做家事,她還是抱怨我沒做家事,我想她可能以為是「家庭小精靈」做的。一晚她洗完澡出來大喊「你們都不會刷廁所!」
我問他你們是指誰?
她說:「當然不可能是你爸跟你弟。」
(老母退休之後,反而變得很傳統,覺得男生就是天是地,以男為尊。)
難怪帶她去看表演,她總是覺得還好。因為他想看的是我表演的「做家事」秀,並且一邊翹腳一邊喝茶。
對你百般不信任,親戚打電話來請你轉達事情,她一律不相信你說的,一定要親自打電話再確認一次;只要開口跟你說話,說話的語氣總是酸來酸去,最後一定要罵你兩句當結尾,理由是因為她覺得你欠罵;一有機會就要表現出她強你弱,你是一個沒用的大笨蛋。簡言之,你就是她精神上的出氣筒及假想敵,慘一點的話可能是肉體上也是她欺負的對象,但通常是用精神虐待的方式對待。
問蒼天,問蒼天~為何沒結婚也會遇到惡婆婆?難道這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嗎?因為太害怕未來有可能遇到惡婆婆這樣的人,所以反而加速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身邊。
有一天看了班*史提勒的電影「人生剩利組」默默地應證了我的猜想,父母也是有可能忌妒小孩的。
婆婆變成惡婆婆的理由,是因為覺得媳婦搶走了兒子。
媽媽變成惡婆婆的理由,是來自於種種的心理不平衡。
因為覺得自己這一輩子是苦過來的,因此同樣身為女兒、女人的小孩,必須要有跟她一樣的體驗她才會感到平衡。
這有點像,我高中快要畢業的時候,學校說解除髮禁。那時候覺得,怎麼可以,我們都醜過來了,學弟妹一定也要醜醜的髮型才行(哈)。
但,身為小孩角色,沒有辦法改變媽媽的想法,只能提醒自己,有些枷鎖是自己給的,放下那些枷鎖,自己跟在你身邊的人都會輕鬆、快樂很多。
從小看電視劇,都會有那種苦情媳婦被婆婆欺負的劇碼,本來都默默的想「好險只是電視劇」。但後來長大發現那些談話性節目也分享了很多恐怖婆婆的故事,婆媽日常聊天中當然也不缺這個主題。連自己的親戚,都有人是惡婆婆,昨天兒子剛辦完婚禮,今天凌晨就拿著掃把把剛過門的媳婦挖起來掃地;媳婦剛生完小孩,馬上過去抱孫子,叫媳婦打掃、煮飯做家務。於是,惡婆婆就變成小女孩心中的陰影。
本來以為,惡婆婆就是結婚後才可能會遇到的人。想不到,還沒結婚也遇到惡婆婆!我老母。
惡婆婆之所以會有「惡」這個字,通常是因為他們喜歡刻意的引起一些事端,並非因為出自於溝通不良。怎麼說呢?就從我的「惡婆婆」來舉例。
有一天我看影片在那哈哈大笑,突然感覺到一股低氣壓從旁邊出現,她說:「笑什麼笑!跟智障一樣!」
我說:「幹麻?不能開心唷?」
她說:「當然不可以!我不開心,你怎麼可以開心。」
當老母覺得東西很多不知道要放哪,她就會把東西丟到我房間。如果我抗議的話,她就會說:「憑什麼!憑什麼你一個人可以住那麼大的房間?」(我的房間大概是勉強可以擺 4.5張單人床的大小)
即便我已經做家事,她還是抱怨我沒做家事,我想她可能以為是「家庭小精靈」做的。一晚她洗完澡出來大喊「你們都不會刷廁所!」
我問他你們是指誰?
她說:「當然不可能是你爸跟你弟。」
(老母退休之後,反而變得很傳統,覺得男生就是天是地,以男為尊。)
難怪帶她去看表演,她總是覺得還好。因為他想看的是我表演的「做家事」秀,並且一邊翹腳一邊喝茶。
對你百般不信任,親戚打電話來請你轉達事情,她一律不相信你說的,一定要親自打電話再確認一次;只要開口跟你說話,說話的語氣總是酸來酸去,最後一定要罵你兩句當結尾,理由是因為她覺得你欠罵;一有機會就要表現出她強你弱,你是一個沒用的大笨蛋。簡言之,你就是她精神上的出氣筒及假想敵,慘一點的話可能是肉體上也是她欺負的對象,但通常是用精神虐待的方式對待。
問蒼天,問蒼天~為何沒結婚也會遇到惡婆婆?難道這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嗎?因為太害怕未來有可能遇到惡婆婆這樣的人,所以反而加速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身邊。
有一天看了班*史提勒的電影「人生剩利組」默默地應證了我的猜想,父母也是有可能忌妒小孩的。
婆婆變成惡婆婆的理由,是因為覺得媳婦搶走了兒子。
媽媽變成惡婆婆的理由,是來自於種種的心理不平衡。
因為覺得自己這一輩子是苦過來的,因此同樣身為女兒、女人的小孩,必須要有跟她一樣的體驗她才會感到平衡。
這有點像,我高中快要畢業的時候,學校說解除髮禁。那時候覺得,怎麼可以,我們都醜過來了,學弟妹一定也要醜醜的髮型才行(哈)。
但,身為小孩角色,沒有辦法改變媽媽的想法,只能提醒自己,有些枷鎖是自己給的,放下那些枷鎖,自己跟在你身邊的人都會輕鬆、快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