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筆記:人際溝通系列-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蔡康永的情商課2

在書店排行榜上已經好一陣子的暢銷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蔡康永的情商課2」。大家對於這位主持人、作家並不陌生,總是以輕鬆的言談帶出想表達的重點。在這本書中也是這樣的呈現。

本書的撰寫方式有別於一般商業叢書寫方法,作者在書中假想了一間酒吧,裡面的人物上演各式各樣的劇情,從故事中輕鬆帶入探討各種人際關係主題。整本書讀起來輕鬆、詼諧幽默,在莞爾一笑間引導我們進入反思。作者在書中,就像是一位溫柔的長輩,在你旁邊輕輕開導關於人際交往上遇到的難提,並提出建議方案。


圖片來源:博客來
下面就以個人的心得來分享本書:

人生

學會釐清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去做讓自己感到開心有活力的事,這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但對於亞洲小孩來說,父母容易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小孩身上是一件很容易發生的事情,尤其是早期的父母更是如此。

當自己想選擇路的跟父母期望的不同的時候,學會好好溝通很重要。但在和父母溝通那塊,常常是吵得不可開交,一下子唇槍舌劍大戰就開始了。雖然知道要好好表達,理性溝通,但情緒上來的時候可是脫韁野馬,本來只想輕輕道聲早卻變成摔門不歡而散的下場,類似例子時常可見。

和對方一碰面就大吵嗎?那不然就約好一個「戰爭和平區(或時段)」,或許我們可以選擇筆談,或是在某個時間地點,不說情緒話語,只表達想法,慢慢得去改變溝通方式,達成互相理解的目的。

不再為了別人選擇人生,而是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並負完全責任,好好的做自己。「做自己」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興趣、喜好、思考方式為人生遇到的各種選項做決策,而不是變成一個傲慢、玩世不恭、目中無人、沒禮貌的小屁孩或老屁孩,切記兩者間的分水嶺唷。


各種人際交際中的心魔

很多人內心都有許多的創傷,很多是來自出生長大的家庭,我們稱為原生家庭。

在成長過程很多人一定有類似的經歷,跟兄弟姐妹比父母愛誰比較多,如果你剛好是父母比較不疼的那個,多半傷痕累累,擁有許多手足在歡笑你在落淚的悲傷記憶。

其實我們可以不用在情感上當個楚楚可憐的被害者,即便沒有父母的疼愛,也不代表你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你應該要當那個最疼愛自己的人,給自己滿滿的能量,或許父母自己本身也缺乏別人的關愛,等著被我們看到,給予關心。

進入校園到出社會後,各種比較開始出現,比成績、比表現、比薪水……,無數的比較。這些比較有時候可以激發我們的鬥志,但有些時候反而讓人慢慢走入內心痛苦的道路。如果有些比較是無法避免,非比不可,例如公司要求業績,我們盡力而為,如果經過種種的改善調整仍得不到對這份工作的喜悅,或許這象徵著這份工作並不適合我們。在無法選擇必須加入被比較的情況下,我們總是可以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怎麼去看待並從中學到正向的經驗。

不要主動去開啟無謂的比較,因為或許你比較的基準本身就有問題存在,「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樣的比較不可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各種人際交往帶來的挫折是正常的,但是不要陷入自怨自艾的無限循環,傷心過後,冷靜下來看看發生什麼事,是否有值得我們學到正向經驗的地方,沒有的話就代表這段經驗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那就放下吧,然後繼續人生旅程。